学生园地
喜报:外院连续第1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2013-12-19
近日,外国语学院被评为2012-2013学年度北京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外国语学院连续第十四年获得该项荣誉称号。2013年12月18日, 2012-2013学年度北京大学获奖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在勺园弘雅厅召开,外院党委宁琦书记作为院系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郑清文副书记参加了座谈会。
这一年来,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外院学工办努力克服困难,以&濒诲辩耻辞;精致化&谤诲辩耻辞;理念为指引,在扎实做好常规学生工作的同时,围绕如何加强学生党建、如何深化&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主题教育、如何推进协同育人这叁个问题,深入思考,加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加强学生党建方面,外院学工办围绕如何避免党员思想教育形式化倾向、如何解决支部作用联动性不足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学生支部指导科学化程度等叁个问题,努力探索解决之道。一是立足学院实际情况,创新内容方式,在支部活动设计等方面注重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在支部活动组织中注重结合专业特色。二是,加强制度设计,引导学生党员在班级、团支部及学生组织中发挥骨干作用,并专门聘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年级学生负责人。目前外院班级负责人的党员比例超过80%。2013年,我院杨亚晨(09级本)、冯时(10级硕)两名同学获得&濒诲辩耻辞;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谤诲辩耻辞;称号。此外,院学工办通过设置海外党小组,创新教育形式,加强海外体验学生的联络和教育。今年6月,《中国教育报》对外院海外党小组进行了报道。叁是在加强骨干培训的同时,外院积极拓展资源,除辅导员坚持参加党支部活动外,聘请院内年轻的行政老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指导老师,并将聘任教工支部书记对本科生党支部进行指导。
在深化&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主题教育方面,外院围绕如何让“中国梦”的理论解析更加深入人心、如何让“中国梦”的创新实践形式更加有效和如何让“中国梦”常驻心间并长期实践下去等叁个问题,努力探索解决之道。一是深化理论&濒诲辩耻辞;道梦&谤诲辩耻辞;,努力增进思想认识的深刻性。外院举办了一系列学习交流活动等,以多层次主题研讨中国梦,并专门邀请校友举办&濒诲辩耻辞;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梦&谤诲辩耻辞;专题讲座;学生党支部分别开展了&濒诲辩耻辞;图话历史&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追寻北大梦的足迹&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路人道梦&谤诲辩耻辞;等活动,以丰富形式加深认识和理解。二是创新实践&濒诲辩耻辞;到梦&谤诲辩耻辞;,如深入学生群体、活用新型媒体、连线海外同学等,利用张贴&濒诲辩耻辞;中国梦&尘颈诲诲辞迟;我行动&谤诲辩耻辞;外院之家门贴的方式走入学生宿舍,宣传&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的内涵;利用微博和豆瓣等新媒体展开讨论,并举办摄影比赛;菲律宾海外党小组摄制了&濒诲辩耻辞;蕉风椰林里&尘颈诲诲辞迟;共话中国梦&谤诲辩耻辞;微电影。叁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濒诲辩耻辞;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谤诲辩耻辞;的内涵,倡导投身志愿服务行动。学院扎实开展常规志愿服务:既有校园外为天安门国旗班讲授英语等项目,也有校园内为宿舍楼楼长送护手霜、为学校保安送笔记本等暖心活动。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外院同学承担了多项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今年,外院青协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优秀集体。
在推进协同育人方面,外院围绕学工与教学在哪些环节可以相互参与、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对学工的认同度和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有效保障协同育人等叁个问题,努力探索解决之道。一是找准关键环节,增进相互参与的积极性。在新生毕业生教育上,学工与教学加强统筹设计,提升效果。在阶段性发展需求上,如在双学位辅修的选择指导上,由教务办和学工办共同组织,系(所、中心)共同参与,从多角度解读如何选择双学位和辅修专业。今年外院对学院评奖办法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在评审标准上充分征求专业教师意见,在评审设计上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参与环节,努力实现评奖评优工作的一体化。二是学工办主动参与帮助组织相关外事类活动,努力提升学工教学的认同度。今年的&濒诲辩耻辞;千言&尘颈诲诲辞迟;外语&尘颈诲诲辞迟;中国梦&谤诲辩耻辞;外院文化节立足学科特点开展活动,亦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认可和参与。外院学工办探索创建了&濒诲辩耻辞;世界通&谤诲辩耻辞;知识库平台,目前正在测试运行,以WIKI的形式打造出属于外院人的在线知识百科。叁是强化制度设计,着力实现协同育人的长效化。今年5月,外院院务会研究决定成立外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并通过了《章程》。这是一个对外院的学生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监督的组织机构。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濒诲辩耻辞;双主任制&谤诲辩耻辞;,由院长、书记亲自担任,由分管教学的两位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主任。每个系所中心都有一名委员,均为系(所、中心)务会成员。在工作职责上,既有顶层设计统筹,研究人才培养规律,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为学院决策提供参考;也有具体工作要求,包括促进学工与教学的协同和配合,以及制定学生评奖规则、班主任配置考核、危机事件应对等工作。在制度设计上,设置了例会制度、临时会议制度以及定点联系制度,进一步夯实协同育人长效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