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传媒短视频app

|

学院新闻

“不同历史时期东南亚国际主义的表现形态”讲座成功举办

  2025年5月14日上午,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亚太研究系助理教授庄镇涛 (Thiti Jamkajornkeiat)为北京大学师生做了主题为“不同历史时期东南亚国际主义的表现形态”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 ”项目组和“世界诸文明在印度洋地区的交流交汇研究”项目组联合承办。

 

讲座海报

 

  讲座开始前,庄镇涛老师使用泰语和印尼语与东南亚系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同学们的研究兴趣,给出相应的建议,并以此引出本场讲座的核心议题——跨国比较视野对东南亚研究的重要意义。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以国际主义视野下的东南亚研究为核心,旨在构建一套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分析框架,重新定位该领域的学术价值。基于对传统东南亚研究的批判性反思,庄镇涛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一种“国际主义视野下的东南亚(复数)”(Internationalist Southeast Asias, ISA)的新研究范式,强调区域内部的跨国联动性与全球系统性压迫下“全球南方”的反抗实践。

  随后,他通过梳理20世纪以来的五大历史关键节点,系统分析了东南亚左翼运动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跨地域、跨种族的合作。庄镇涛老师主张将行动主义研究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通过对“全球亚洲”概念进行重构,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及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分析框架。最后,庄镇涛老师鼓励同学们培养跨国跨区域的宽广视角,进行能真正体现区域互联互通的学术实践。

 

庄镇涛老师回答问题

  

  最后,谢侃侃老师对讲座进行总结,指出中国东南亚研究传统可以进一步丰富“滨厂础”的内涵。同学们在问答环节踊跃提问,庄镇涛老师一一耐心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