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言学学科发展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研讨会于北大召开
2024-10-22
2024年10月19日,麻豆视传媒短视频app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主办的“外国语言学学科发展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麻豆视传媒短视频app新楼501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以“新文科、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语言学学科发展及跨学科人才培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的专_x0008_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共90余人参加。
麻豆视传媒短视频app副院长王丹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方法融入语言学理论和实践,以及发展新文科视角下的科研创新,成为当前外国语言学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王丹强调,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任务,语言所已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副院长王丹致辞
随后,多位专_x0008_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姜望琪教授围绕“语言学的传承与跨学科研究”展开,回顾了语言学的历史,并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主张将传统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以拓展研究视野。姜教授还提到,语言学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与科研中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姜望琪教授作大会发言
高彦梅教授以“外国语言学学科发展与跨学科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北大外院语言所的学科现状,并说明了外国语言学专_x0008_业的学科发展思路。她还对语言所建设的两个本科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优势。
苏祺教授以“数字人文背景下外语专_x0008_业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题,展示了数字人文项目的发展及初步成效。她认为,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外语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胡旭辉教授作了“外语学科的语言学专_x0008_业培养—以‘外国语言与语言学本科项目’为例”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外语学科的语言学专_x0008_业培养,特别是“外国语言与语言学本科项目”的目标、特色、培养模式及结果。
部分与会专_x0008_家合影留念
(左起:胡旭辉、郑萱、廖鸿婧、许宏晨、高彦梅、姜望琪、司富珍、刘红艳、冯硕、罗正鹏)
司富珍教授作了“跨学科视野下语言学人才培养及专_x0008_业建设的叁个原则”的报告。从宏观角度探讨了跨学科视野下语言学人才培养及专_x0008_业建设中的原则,强调了专_x0008_业性、跨学科性和国际化的重要性。
许宏晨教授报告题目是“群体主观性结构的分析方法—蚕方法概览”,系统介绍了群体主观性结构的分析方法——蚕方法,并指出了该方法在应用语言学中的潜力。
廖鸿婧教授聚焦跨学科视野下的跨文化能力测评,提出了测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她认为,跨文化能力测评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提高学生在测评过程中的主体性。
刘红艳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认知障碍患者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和研究”为题进行了分享,她回顾了对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语言障碍研究的方法及老年人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经验,强调了多模态的重要性。
梁茂成教授以“大语言模型辅助的专_x0008_业知识图谱建构”为题,展示了如何通过操作电脑指令、调用大模型建构知识图谱的过程。他指出,这一研究有利于清晰理解学科包涵的重要概念。
闭幕式上,胡旭辉副所长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参会的专_x0008_家学者及同学们表示感谢。与会专_x0008_家学者围绕语言学的前沿动态、发展方向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此次研讨会不仅加深了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更为推动语言学教育与科研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专_x0008_家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开创语言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文:李丹妮、廖传琳、刘雨菲
图:经典瞬间摄影